close
中醫一向講究全人醫學,看病是看全身的。此觀念西方醫學其實也非常看重,只是侷限於醫學專科限制,西醫的主治醫師最終都只專精於某個器官或某類疾病的診治。但,中醫經過幾千年的流傳,全人醫學、講求機體的陰陽平衡依然不變,依然持續被中醫師所遵守(咳,我是指有良心的中醫師)。
看病看全身,而非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,這對患者來說是幸運的,畢竟「治本」比「治根」重要,只要找到發生疾病的病因源頭,針對此來治療,那後續病機產生的一堆症狀就會一併解決。這是每位中醫師都需終身學習的課題:治其本,使機體「陰平陽秘」(白話解:陰陽平衡) 。
因要看整身的病,所以問診是非常重要的,之前的網誌有強調過這重點。
中醫的問診基本架構和西醫相同,包括主要問題、伴隨症狀、治療經過……等等。當然,中醫也有不同之處。比方會問:是否會畏寒(怕冷)、惡熱(怕熱)、惡風(怕吹到風)?常流汗或少出汗?大便的頻率、顏色、硬軟、氣味?容易口乾、口渴、口苦、口臭?食慾好不好?常吃辛辣或冰冷食物?睡眠如何?常作夢或容易醒過來嗎?會不會感到疲倦乏力?等等一籮筐在西醫不會詢問或不甚在意的症狀,在中醫診察的過程中都需詳細詢問,因為這些都和全身的陰陽諧和與否、疾病的轉歸有關,也隱藏了些許幫助鑑別診斷和是否提供衛教的訊息。
但要問那麼多的狀況下,一些困擾就來了。
不可否認的,很多病患擔憂自身的狀況,於是見到醫師就批哩啪啦說了一堆,深怕有遺漏,但這些片段、零散且急迫性的敘述有時反而會模糊了焦點。然而,這種俗稱multiple complaints(多重症狀描述,簡單來說就是多重抱怨)的現象普遍存在於病患身上,在老人家更是明顯,或許和其心裡因素也有極大關連。
可是,看診的時間就那麼少,病患還是那麼多,怎可能靜下心、空出時間來聽每個病患娓娓道來他的所有故事呢?在世界奇蹟全民健保的管控壓榨下,更不可能發生!
所以懂得擷取有用的資訊、適時打斷或引導病患的說話是醫師需作的事情,這在醫學教育中是很強調的,經過住院臨床的訓練更是會將之實踐地淋漓透徹,這就是為何有強者可以3~5分鐘問完病史,接著開藥或安排檢查,然後迅速寫完病歷。
或許很多人會幹譙這過程太隨便、太粗糙了,完全沒好好聽病人(或其家屬)說話;但相對的,這也是所有醫師無奈的痛!時間就那麼多,病人也那麼多,要作的事情更是多到靠杯靠木也沒多餘的人會來幫你,錢更是不可能多……太多的無奈和現實的考量導致了一切畸形的後果,在此就不多談了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f8.wretch.yimg.com/jimmyu2005/8/1171260010.jpg)
(中醫實習是很累人的,所以開會打瞌睡也是正常的~)
抱歉,又扯遠了,趕緊回到中醫來。
中醫不像西醫有常態的住院病患,多是門診病患,若每位病患都問個20~30分鐘,那一診頂多看6~8個病人,很快地,醫院或診所會請你走路……所以,病史的詢問要簡短、扼要、快速,針對最可能的問題來處理。
在中醫實習裡,接初診病患是實習醫師的工作,也是磨練大家問病史技巧的機會,因為實習醫師最有時間和病人聊天、可以慢慢耗。但若初診病患一堆時,手腳也得快些了,不然只會讓自己的疲累延伸得更長。
雖然,經過西醫訓練,我有自信在短時間內問到重點,但只要有空閒(或病人看得順眼),我仍會緩慢地和病人聊天、慢慢記錄他的症狀。反正,就當作溝通技巧的練習啦!
不過,偶爾還是會出現那種讓我很想迅速結束問診的病患。例如我問東,他答西;常事情講到一半就扯到別的地方;或是之前提到的multiple complaints,讓人摸不著頭緒,沒前後順序的統整性或彼此關連性,聽到耳神經都衰弱了。
其實上述的病人也還算容易處理。最令人畏懼的,就是有精神疾患的病人了。
很不巧,前些日子,我就遇到一個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f8.wretch.yimg.com/jimmyu2005/8/1171276647.jpg)
(跟診時,總要找些樂趣來玩,不然很枯燥……)
一位31歲女性病患,身高約160cm,體重約為53-55kg,長相有點碰陪(台語),但還算中等程度,要評分的話,約在75分左右。
她因護士的呼喊走進了診間,並隨著護士手指的方向,來到了我的面前。
我請她坐下,並依慣例地帶著微笑解釋因為是初診故需由我先來為她作些詢問、建立病史資料,之後再讓主治醫師診察。
「嗯!謝小姐妳好,請問今天妳是哪裡不舒服所以才來看診呢?」很千篇一律的開場白,平鋪直敘。
「最近天氣變化很大,所以我心情常常不好,波動很大!」她雙目注視著我,很認真且誠懇地說。
接著我就這方面的情況問了她一些問題,然後得知她有重度憂鬱症(簡稱重鬱症)及解離症(請自行查Google,著名的症狀就是多重人格),從民國92年服西藥控制並接受心裡治療至今。
瞭解了她的情緒變化病情後,我又問了是否有其他伴隨症狀,然後,我就被一連串的complaints給轟炸了。
(以下是經我提問後她的回話,當然也有部份是她自己脫口而出的)
「醫師,我嘴巴會乾,會想喝水,可是我會胖,所以不敢喝。」
「醫生,我睡不好,常常要到半夜2、3點才能睡,而且還要吃安眠藥,有時吃了還沒用…」
「我吃很少,不太想吃東西,因為變胖了,之前那個精神科醫師給我吃類固醇,害我幾天內胖了好幾公斤,我本來只有38公斤,現在已經55左右了…」
「好多天才上一次廁所…大概三天一次吧,而且大便很硬。」
「喔~對,我會肩膀僵硬酸痛,腰部也會酸痛,不過那個腰部酸是因為之前去照什麼MRI,醫生說我脊椎旁有個腫瘤!不過沒開刀。」
「我的月經情況喔,最近這兩次經量都很少耶,差不多兩天就乾淨了,之前都是五天左右,每次來都會肚子痛啊,喔~~我跟你說,上次月經時,我還昏倒在浴室裡,然後被送去急診……」
「我有地中海型貧血和缺鐵性貧血,之前因為不知道怎樣然後左邊卵巢破裂,然後就切掉了。」
「對了,醫生,我左邊胸部有一個硬塊耶,差不多兩公分大,西醫說是什麼纖維瘤之類的,應該沒關係吧!」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以上只是我擷取部分的內容,面對這種病人,雖然她的有些答案讓我感到不可思議或疑惑,甚至開始懷疑她的多重人格開始作祟,但,從醫最基本的必備心態,就是同理心,要相信病人說的都是對的!!所以我臉上還是帶著微笑,可是心裡已經開始OOXX……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f8.wretch.yimg.com/jimmyu2005/8/1171242299.jpg)
(嗯~我到現在還是不知道這玩意兒是用在什麼地方!)
就在我和她一邊問答,又一邊把握時間書寫病歷的同時,忽然,她又冒出了一句話。
「對了,醫師,我還想看懷孕的問題,我想要懷孕!」
由於跟婦科診習慣了,聽到想懷孕這主訴,下意識就直接連想到:她可能是不孕症患者吧?!故我按照不孕症的基本必問資訊來詢問她。
「結婚多久了?」我問。
「三年了!」
「那~有避孕嗎?還是有去婦產科檢查發現什麼問題?」
她聽了我這番問話後,突然用右手抓了我正拿筆書寫的右手,然後焦急地說。
「醫師,我跟你說,我和我先生是清白的!!!!!你要相信我!!」
聽到這番話,我傻了約1秒鐘,然後笑著對她說:「好!我相信妳!」
清白?!結婚三年還是清白的?!會不會太扯?!
幹嘛強調自己是清白的啊?!是怕我誤會什麼嗎?我有問錯話嗎?!
還有,既然想懷孕,那就不要清白去試試看啊?!
難道還要我來教妳如何不是清白啊~~~~
以上這些OS在腦中快速地閃過,但我仍保持鎮靜地繼續詢問其他方面的可能。
搞到後來,原來是她的精神藥物使其不可以懷孕(因精神科藥物常會導致畸胎),而並非她本身或先生有不孕症的問題。
這就是multiple complaints轟炸的恐怖,炸得體無完膚,使你短時間內要分辨輕重、判斷真假都不容易,一疏忽、一不專心,就會被病人誤導,因對方的問話而聯想到是否有別的問題,如此亂跑、亂衝的結果就是感到很疲累。這也是精神科病人最難搞的地方,雖然有些內容還蠻好笑的。
那位女病人共耗掉了我20分鐘(甚至更多)的時間,也創下自身問初診最長紀錄啊!問完真的有虛脫的感覺……
拜託,別再讓我遇到這種病人了,別在我面前強調妳是清白的啊!!
我又不是法官或檢察官,說什麼清白啊?!
講得好像我不小心玷污了妳啊~~~
太無言了~~~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f8.wretch.yimg.com/jimmyu2005/8/1171260009.jpg)
(之前跟診時,隨手畫的人物像(謎之聲:你也太閒了吧!))
全站熱搜